翁源县仙雅兰花电商创业园有限公司
2022年5月29日
根据《关于广东省第二批产教融合型企业入库培育的通知》(粤发改社会函〔2022〕748号),我司被批准为广东省第二批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为进一步推动和深化产教融合和校企合作,充分发挥企业在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和人力资源开发中的重要主体作用,强化产教融合型企业的带动引领示范作用,根据国家发展改革委、教育部关于印发《建设产教融合型企业实施办法(试行)》(发改社会〔2019]590号)和《广东省建设培育产教融合型企业工作方案》(粤发改社函〔2019〕3514号)等文件要求,结合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实际,科学合理规划、健全规范管理制度,扎实有序的推进产教融合项目,在校企合作工作中勇于创新,积极探索,致力做好带头引领作用,以谋求企业、学校、学生三方共赢,为社会创造更大贡献,特制定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2022年至2025年)规划。
一、企业概况
翁源县仙雅兰花电商创业园有限公司创立于2020年,位于广东省翁源县粤台农业试验区翁源核心区内,同时也是翁源县“十里兰花长廊”的核心地带。至今已拥有3个大型兰花生产基地、专业兰花种植大棚50多栋,占地面积700多亩,基础设施完善,种植技术先进。负责人黄小清作为一名创业女青年,多年来积极引导妇女贫困户学习就业技能。公司践行乡村振兴战略及精准扶贫理念,以“公司+贫困户”模式带动贫困户种植兰花,带动就业务工。她带领周边乡镇250多名女性贫困户开展兰花种植,使贫困户年净增收4500多元。同时,公司利用自身企业优势,长期免费为广大贫困户提供兰花种植技术、兰花电商销售等专业培训,邀请院校教授、行业专家等进行授课培训,社会化技术应用覆盖面积超过5000亩,极大地帮助了贫困户生产水平、技术水平的提升,带动了区域经济发展和贫困户脱贫致富,形成了精准扶贫、促进乡村战略实施的长效机制。
二、合作目的与主要内容
(一)合作目的
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全国教育大会精神,深化产教融合,激发企业参与校企合作的积极性,促进企业深度参与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推进产教协同育人,拓宽企业参与人才培养的渠道和途径,校企双方联合举办职业教育、建设实训基地、组建产教联盟和职教集团、开展产学研合作等,进一步发挥企业重要主体作用,提升技术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增强吸引力和竞争力,建设粤北地区具有较强带动引领示范效应的企业。
(二)合作双方与建设周期
合作双方为翁源县仙雅兰花电商创业园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仙雅公司)和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以下简称松山学院),仙雅公司依托的松山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群(涵盖电子商务、农电子商务、跨境电子商务、市场营销、现代物流管理专业、国际商务)建设仙雅公司“产教融合平台”,建设周期三年(2022年至2025年)。
(三)合作领域与主要内容
在三年建设期内,我司将进一步巩固以往产教融合所取得的成果,坚持校企合作方针,依托松山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群的资源,创新“合作办学、协同育人、合作就业、合作发展”的紧密型产教融合机制与体制,充分利用各种资源,建立企校产教融合体制机制,通过独具韶关地方特色的兰花电商“现代学徒制”、“订单班”等形式培养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专业人才;企校协同对接职业技术标准,建设与现代企业生产技术同步的教学资源;打造具有各项专家的师资团队;建设企校合作产教融合共享型实训平台,着力解决制约校企合作中的各种困难和问题,积极探索校企深度融合的办学模式,努力实现校企人才共享、设备共享、技术共享、校企文化互补、校企管理互通的深度校企合作关系,全面提升学校办学能力和企业的市场竞争力和社会影响力,具体合作内容如下:
1. 学术、专业技术技能交流
利用松山学院和企业在人才技术、网络技术、示范基地、实训场地等优势,开展兰花电商研讨活动,邀请相关领域的行家能手,分享科技资讯、创业经验、市场动态等信息,以更好地开阔视野,启发思路。交流的形式可多种多样,如:学术讨论会、学术座谈会、学术报告会,以及学术性互访、讲学、参观、考察等。
2. 创业就业双辅导
依托松山学院的创新能力、创意能力、知识资源密集等特点,根据国家政策导向,大力支持大学生创业,企业参与,多方联动方式向大学生创业实体提供支持。通过校企合作,为大学生提供创业支撑平台,解决大学创业场地、融资等问题。对各方面相关优惠政策进行归集梳理,解读并提供咨询,帮助符合条件的创业大学生获得相应的政策扶持。此外,利用高校高端人才输出、智力输出,有效缓解公司招聘难、用工难等问题,为毕业群体提供实习岗位及就业岗位。
3. 职业人才培养
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推进职能转变,结合职业教育实施“1+X”证书制度,企业技能人才需求的必要途径,利用院校职业技能培训,引进到企业中,为企业在职人员技能提升,自身发展培养出适应市场需求的复合型技术技能人才,加快人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让人才培育与社会需求相吻合。
4.新型职业农民培训
联合松山学院,开展新型职业农民培训,为返乡创业农民工,退役军人、本地农户及各类新型农业经营者等提供职业教育培训,重点开展网络培训、田间培训、授课培训和一线实训,并通过举办现场技术观摩会,成果展示会、示范现场会和专题培训会,不断提升培训者的技术能力、营销创业能力,为韶关特色兰花产业培养实业人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
5. 科普、劳动教育实践
通过结合兰花特色产业,实现立德树人与科普、劳动教育的结合。联合韶关高校及中小学生社会实践教育基地、科普教育基地,开展劳动力和职业教育启蒙,提高学生认知、技能和综合素养、实践能力,同时做好科普宣传活动,让更多学生从兰花文化及现代信息技术中深入体验,了解知识和技能的重要性。
三、主要目标
(一)通过校企合作中的科研课题项目合作、学术交流平台、校企互聘、同教同学等形式,拓宽企业各类人才的视野,促进企业自我研发能力的提高,从而全面提升企业整体市场竞争力。
(二)通过校企合作中的“成人教育”“开放教育”等模式,不断提高企业管理人员和技术骨干的理论知识、专业素养和学历水平,计划每年通过学校培训3~5名企业管理人员或技术骨干。
(三)建立企校合作体制机制,开展订单培养。建立企业与学院合作体制机制,招收“学徒”,企业技术人才、能工巧匠全程参与职业院校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联合为退伍军人、返乡人员、贫困户等创业就业提供技能培训和科普教育等工作,培养一批品德高尚、技能精湛、企业急需的农业专业技能型人才。深化企校合作、产教融合。学生毕业后到公司就业,从事管理、运营、直播、客服、美工、种植、仓储物流与销售等工作。
表1 企校合作体制机制建设
序号 |
内容 |
数量 |
完成时间 |
负责人 |
1 |
编制企校合作相关制度 |
1套 |
2022.12 |
杨丽珍、王慧 |
2 |
编制企校合作运行机制条例 |
1套 |
2022.12 |
杨丽珍、王慧 |
3 |
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案 |
1套 |
2022.12 |
杨丽珍、王慧 |
企校共同探索产教融合机制创新,协调开展学生的职业素养教育,将公司先进产业文化、公司文化融入专业教育。通过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建立“企校利益共同体”,将企校融合、具有企业特色的文化建设落实到人才培养方案中,融入人才培养的全过程,通过专业课程设置将产业文化、企业文化渗透教学中,培养学生职业素养,有效地提高学生成为公司员工后的综合素质和能力。
(四)开发与企业同步的教学资源,建立专业标准。由仙雅公司高管人员对接电子商务专业的每年订单培养、现代学徒制培养。以真实的工作任务、典型案例为载体进行课程教学设计,合理设计实验、实训、实习等关键环节,融“教、学、做”为一体,制定企校课程体系、教学标准等,编写与企业生产技术同步的立体化教材。
表2 合作共建教学资源具体内容
序号 |
内容 |
数量 |
完成时间 |
负责人 |
1 |
专业教学标准 |
1个 |
2023.1 |
杨丽珍、赵宇 |
2 |
优化课程体系 |
1套 |
2024.12 |
杨丽珍、赵宇 |
3 |
传统师傅标准 |
2个 |
2024.12 |
杨丽珍、赵宇 |
4 |
开发教学资源 |
30个 |
2024.12 |
杨丽珍、赵宇 |
5 |
在线开放课程 |
2门 |
2024.12 |
杨丽珍、赵宇 |
6 |
立体化教材 |
3本 |
2024.12 |
杨丽珍、赵宇 |
加强与同行业、企业、高校等的合作,将公司人才需求的变化与专业招生相结合,及时吸纳新知识、新技术,新动态,了解行业技术革新动态,适时调整和更新高职院校本专业的教学内容,让公司的技术人员与学校专业教师共同组成团队,结合行业、企业的实际,共同开发技术技能标准及岗位规范。合作开展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并将研究成果转化为生产实践,为社会提供技术服务。
(五) 打造高水平实习实训基地。依托本企业建设实习实训基地,实现企校双方共同参与,并将公司真实生产项目或典型生产案例引入校园,创设真实职业环境,让学生学习过程真正体现在实践中学、在实践中做,使学生的学习内容更接近实际,更有成效。
(六)建设企校专家团队,公司凭借自身条件建设实习实训基地,为学生就业提供就职岗位或就业指导服务。导师团队成员由广东省技术能手、高级电子商务师、广东松山职业技术学院电子商务专业群负责人王慧副教授担任创业导师团队组长。
表3 公司技术人员配备及教师兼职、学生实习就业计划
序号 |
内容 |
每年人数(人) |
负责人 |
1 |
公司配备技术人员到学校兼职任教、提供技术指导服务 |
3 |
黄小清、杨丽珍 |
2 |
学校教师到公司实践 |
5 |
杨丽珍、赵宇 |
3 |
公司提供学生实习实训岗位 |
50 |
黄小清、杨丽珍 |
4 |
公司提供就业岗位 |
5 |
黄小清、杨丽珍 |
四、保障措施
(一)争取政策支持
在现有一系列政策基础上,积极争取政府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建立企业与学院共赢长效机制,合力构建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平台。
(二)组织保障
1. 校企双方共同成立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领导小组。由主要负责同志任领导小组正、副组长,各对应部门负责人为工作组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负责规划编制、立项、实施和协调管理等工作,确保规划目标和责任的顺利落实。
2.明确领导小组职责。领导小组主要职责是研究企校合作建设的总体思路和重大项目;负责合作建设的统筹规划,提供资金及有关政策的保障;保证实施方案落实到位。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领导小组分设专业教学和实训指导小组,主要是明确专业人员的培养目标,确定专业教学计划的方案,提供市场人才需求信息,参与学校教学计划的制定和调整,根据公司、行业的用工要求及时调整学校的专业计划和实训计划,协助学校建立和管理校内外实训基地。
3.加强协调。加强企校工作的协调沟通,学校派专人到公司进行学生日常管理,公司各部门根据工作要求对实习和配置学生进行工作指导。
(三)资金保障
项目建设资金实行报账制管理,专款专用。严格按照省批复的项目设计方案运行,加强资金审计监督,严禁项目资金截留挪用,确保资金安全运行。企业自筹资金投资完成基地所有建筑用房、道路等基础设施。
(四)质量监控
依据全面质量管理理念,实行多目标管理,以考核性诊断为主线,以标准与制度体系建设为基础,利用企校合作过程和结果为依据,形成质量保证的管理机制,培育以自律、职业精神的质量文化。
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三年规划为依据制订一系列目标,结合高职教育人才培养内在规律建立人才培养的质量目标和质量标准,建立质量保证体系,完善企校合作的质量管理流程,形成常态化、可考核、激励明显的质量保证体系,实现人才培养质量和校企共同发展持续提升。
(五)成果宣传
广泛宣传校企合作成果,提高产教融合影响力,在公司自媒体平台上宣传,介绍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经验、做法、成果提高产教融合影响力。介绍平台建设的推进情况,扩大产教融合的社会影响力和知名度,通过融媒体对学校的教学、招生就业、教学设施等进行宣传,为学生的职业生涯规划和创业就业指导提供帮助;学校通过自身的影响力和知名度,在各种媒体上,为企业进行多方位的信息宣传,和企业合作开展各种项目的实施,共同培养“理实一体”实用新型人才,为社会提供服务。